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山地、平原、大棚等不同种植场景,高标准农田监测设备该如何适配?

山地、平原、大棚等不同种植场景,高标准农田监测设备该如何适配?
更新时间:2025-09-24      阅读:95

  【JD-Q3】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承接厂家,智慧农业四情监测设备十余年经验,多种设备类型,多款型号,一站式服务,一站购齐,质量保障,品质放心,价格更优惠!欢迎询价!】。

  山地、平原、大棚不同种植场景下高标准农田监测设备的适配方案

  高标准农田监测设备的适配需紧密结合场景的地形特征、气候条件与作物需求,针对山地的复杂地形、平原的广阔面积、大棚的封闭环境,从设备选型、布设逻辑、功能优化三方面制定差异化方案,才能实现监测数据的精准性与实用性。

高标准农田监测设备

  一、山地种植场景:聚焦 “抗逆性 + 多点覆盖" 适配

  山地地形起伏大、地块碎片化、信号易受遮挡,监测设备需优先解决 “稳定运行" 与 “全域感知" 问题。在设备选型上,传感器需具备抗风、耐湿、耐温差性能,如选用 IP68 防护等级的土壤墒情传感器,避免雨水冲刷与山体滑坡导致的设备损坏;虫情监测设备优先选择太阳能供电的便携式测报灯,无需复杂布线,适配山地分散地块。布设方式采用 “网格化 + 制高点" 结合,在山体平缓区域按 50-80 亩 / 台的密度布设墒情与气象监测点,在山顶等制高点安装多光谱摄像头与信号中继器,解决信号遮挡问题,实现对坡地、洼地的全覆盖监测。云南某山地茶园通过该方案,在海拔落差 300 米的区域布设 12 台监测设备,借助中继器实现数据传输率达 98%,精准捕捉不同坡向茶园的湿度差异,指导差异化灌溉,使茶叶优质率提升 15%。此外,针对山地灌溉不便的特点,监测设备需联动小型滴灌系统,通过墒情数据自动触发局部补水,避免水资源浪费。

  二、平原种植场景:侧重 “规模化 + 高效联动" 适配

  平原地块连片广阔、作物种植集中,监测设备需满足 “大范围监测" 与 “设备协同" 需求。设备选型以大功率、长续航、易联动为核心,如选用覆盖半径 1000 米的大型虫情测报灯,搭配多通道土壤墒情传感器(可同时监测含水量、pH 值、肥力),适配万亩连片大田;气象设备优先选择集成风速、风向、降雨量等多参数的自动气象站,为大面积作物提供统一气候数据。布设方式采用 “均匀分布 + 重点加密",按 200-300 亩 / 台的密度均匀布设基础监测设备,在地块边缘、水源附近等关键区域加密布设水位传感器与灌溉控制器,实现 “监测 - 灌溉 - 施肥" 联动。黑龙江某平原玉米基地,通过 20 台监测设备构建全域网络,结合物联网灌溉系统,根据墒情数据自动调节灌溉量,每亩节水 25 立方米,同时借助虫情数据联动植保无人机,精准施药面积覆盖 95%,农药用量减少 20%。此外,平原监测系统需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,通过整合连片地块数据,生成区域化种植建议,适配规模化管理需求。

  三、大棚种植场景:围绕 “精准调控 + 环境适配" 适配

  大棚封闭环境下温湿度波动大、病虫害易滋生,监测设备需聚焦 “微观环境监测" 与 “设备联动控制"。设备选型突出 “小型化 + 高精度",如选用壁挂式温湿度传感器,实时监测棚内不同高度(地表、作物冠层)的温湿度差异;苗情监测采用高清微距摄像头,精准捕捉叶片病害斑点与果实发育情况;土壤监测选用探针式墒情传感器,插入根系分布层(20-30cm),避免对作物生长的干扰。布设方式采用 “分层 + 多点位",在大棚入口、中部、角落分别布设环境监测点,每 500 平方米大棚布设 2-3 台土壤传感器,确保数据能反映棚内环境的空间差异。山东寿光某番茄大棚通过该方案,在 1000 平方米棚内布设 6 台监测设备,实时监测到棚内角落湿度比中部高 12%,据此调整通风设备开启时长,有效抑制灰霉病发生,病害损失率从 10% 降至 3%。同时,大棚监测设备需深度联动温控、灌溉、补光设备,如当监测到棚内温度超 35℃时,自动开启水帘降温;光照不足时,触发补光系统,实现全自动化管理。

  不同场景的适配核心在于 “因地制宜":山地以抗逆性与信号覆盖为关键,平原以规模化与设备联动为重点,大棚以精准监测与环境调控为核心。通过针对性的设备选型与布设优化,高标准农田监测设备可突破场景限制,为各类种植场景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,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增效。


电话 询价

产品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