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JD-NQ10】【竞道科技智慧农业设备一站购齐,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,多种设备可选,可定制,欢迎咨询!!!】。
农业气象环境监测站能否监测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,提前预警?
病虫害是农业生产的 “隐形杀手",其爆发与传播往往与特定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—— 高温高湿易引发真菌病害,适宜温湿度会加速害虫繁殖。农业气象环境监测站凭借对温湿度、光照、降水等关键气象要素的精准监测,结合病虫害发生的气象规律模型,不仅能实时捕捉利于病虫害滋生的气象条件,还能提前推送预警信息,帮助农户将防控关口前移,从 “被动治虫" 转向 “主动防虫",大幅减少病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。
精准捕捉病虫害关联气象条件,构建 “风险识别基础"
多数病虫害的发生、传播、危害都有明确的 “气象阈值",农业气象环境监测站通过实时监测与病虫害强相关的气象要素,为预警提供数据支撑。以常见病虫害为例:小麦白粉病的高发条件是 “空气相对湿度≥80%、日平均气温 15-20℃且连续阴雨 3 天以上",监测站会重点追踪这三项数据,当数据持续满足阈值时,系统会标记为 “白粉病高风险";蚜虫繁殖的适宜温度为 20-25℃,空气湿度 50%-70%,若监测到连续 5 天处于该环境区间,且无强降雨(强降雨会冲刷蚜虫,抑制繁殖),则判定为 “蚜虫爆发高风险"。
除基础温湿度外,监测站还会根据病虫害类型,针对性监测特殊气象要素。例如,稻飞虱的迁飞与风速、风向密切相关(适宜迁飞风速为 2-5 米 / 秒,偏南风利于其北迁),监测站会实时记录风速风向数据,结合区域气象预报,预判稻飞虱的迁入时间与范围;柑橘溃疡病的传播依赖雨水(病菌通过雨滴飞溅扩散),监测站会重点监测 “单次降雨量≥10 毫米且伴随风力≥3 级" 的天气,这类条件出现后,会触发溃疡病传播预警。这些与病虫害直接关联的气象数据,为后续预警提供了精准的 “风险依据",避免了仅凭经验判断的主观性与滞后性。
结合病虫害模型与历史数据,实现 “科学预警预判"
农业气象环境监测站并非简单监测气象数据,而是通过内置的 “病虫害 - 气象关联模型",结合当地历史病虫害发生数据,将实时气象条件转化为 “可感知的预警等级"(如低风险、中风险、高风险),实现提前 1-7 天预警。
模型构建过程中,技术人员会整合当地近 5-10 年的气象数据与病虫害发生记录,找到两者的内在关联 —— 例如,通过分析发现 “当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,日平均气温≥18℃、空气湿度≥75% 的天数累计超过 10 天,当年棉铃虫的发生时间会提前 7 天,危害程度增加 30%",并将这一规律写入模型。当监测站实时数据触发该条件时,系统会自动匹配历史案例,计算风险概率,并结合未来 3 天的气象预报(如是否有降温、降雨),调整预警等级。例如,若预测未来有降温(气温降至 15℃以下),会将 “高风险" 下调为 “中风险";若预测持续适宜环境,则维持 “高风险" 并强化预警。
在江苏盐城的水稻产区,依托这种 “数据 + 模型" 的预警模式,监测站提前 5 天预判出稻纵卷叶螟的爆发风险,农户据此提前喷施长效杀虫剂,将虫口减退率从传统防治的 60% 提升至 90%,水稻叶片受害率从 15% 降至 3% 以下,有效保护了作物光合作用功能。
多维度推送预警信息,确保 “防控及时落地"
预警信息能否快速触达农户,直接影响防控效果。农业气象环境监测站会通过 “多渠道、分层级" 的方式推送预警,确保不同类型农户都能及时接收并采取措施。
核心推送渠道包括:面向种植大户、合作社的 “APP + 短信" 双提醒,APP 端会详细显示预警病虫害类型、风险等级、适宜防控时间、推荐药剂(如 “蚜虫高风险,建议 3 天内喷施吡虫啉,选择气温 15-20℃、无风时段作业"),短信则作为兜底,避免遗漏;面向普通农户的 “村广播 + 微信群" 通知,村广播会用通俗语言播报预警(如 “各位农户注意,未来 3 天温度湿度适合蚜虫繁殖,请抓紧打药防治"),村干部会在微信群内发布图文版防控指南,标注 “打药时间避开中午高温"“药剂稀释比例" 等关键信息;针对偏远地区农户,部分监测站还会联动当地农技员,通过上门走访的方式传递预警,确保信息全覆盖。
此外,预警还会结合作物生长阶段细化建议 —— 例如,同样是白粉病预警,若作物处于苗期,会建议 “喷施保护性杀菌剂(如戊唑醇),间隔 7 天喷 1 次,连续 2 次";若处于灌浆期,则建议 “选择低毒低残留药剂(如醚菌酯),避免影响籽粒品质",让农户的防控措施更具针对性,既保证效果,又契合绿色种植要求。
从捕捉关联气象条件,到科学预判风险,再到及时推送预警,农业气象环境监测站已成为病虫害防控的 “重要帮手"。实践证明,配备监测站的农田,病虫害防控响应时间平均缩短 3-5 天,农药使用量减少 20%-30%,产量损失率降低 15%-25%。随着技术升级,部分监测站还集成了 “病虫害孢子捕捉仪"“虫情测报灯",实现 “气象条件 + 病虫害实体" 双监测,预警精准度将进一步提升,为农业生产筑牢 “防虫屏障"。